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治疗前期:初始治疗阶段通常为2个月,包括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即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迅速杀灭大量活跃的结核菌,控制病情。
2.中期调整:如果初期治疗效果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可以在第3个月开始减少药物种类。通常情况下,医生会根据疗效评估决定停用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仅保留异烟肼和利福平继续治疗。
3.后期维持:稳定期通常持续4到6个月,期间患者仅需服用异烟肼和利福平。此阶段的目标是彻底消灭残留的结核菌,防止复发。
4.全程监控:定期进行胸片、痰检和血液检查,以动态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若出现副作用或疗效不佳,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治疗方案。
5.个体化处理:某些患者可能对药物敏感或耐药,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例如,对药物过敏者需换用替代药物,耐药者需使用二线药物。
建立规范的治疗计划、按时服药和定期复查是确保结核性胸膜炎治愈的关键因素。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减药,有助于避免药物副作用和药物耐受问题,提高整体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