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自体骨修补:在部分情况下,可以使用患者自身的骨骼(如取自肋骨或髂骨)来修补颅骨缺损。自体骨具有较好的生物兼容性,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这需要额外的手术获取骨料。
2.冷冻保存的颅骨片:有时可以在开颅手术初期将切除的颅骨片进行冷冻保存,以便稍后再植入。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无需额外手术获取修补材料,但存在感染风险。
3.合成材料修补:在现代医学中,合成材料如钛网、丙烯酸树脂和高密度聚乙烯越来越多地用于颅骨修补。钛网具有良好的强度和生物兼容性,且易于塑形。丙烯酸树脂则更轻便,但可能存在炎症风险。高密度聚乙烯则兼具上述两者的优点,应用广泛。
4.3D打印技术:利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可根据影像学数据定制精确匹配的颅骨修补材料。这种方法能够提供更好的解剖适配性,有助于恢复外观及功能。
在选择具体的修补方案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缺损的大小和位置、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潜在的并发症风险。医生将根据这些综合因素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策略。术后需严格遵守医嘱,定期复查,监测术区是否有感染、移位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