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影像学检查:放疗结束后通常需要安排影像学检查,例如磁共振成像或计算机断层扫描。这些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肿瘤的大小、形态和位置变化,确定是否有残留肿瘤组织或新的病变出现。
2.随访计划:医生通常建议定期随访,这包括身体检查和影像学监测。随访频率通常在前一年较为密集,例如每三个月一次,此后根据病情稳定性调整为半年或一年一次。
3.多学科讨论: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肿瘤缩小不理想或者有疑似残留病灶,可以考虑进行多学科讨论,包括肿瘤科、放射科和外科医生之间的交流,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比如手术或化疗。
4.再放疗或其他局部治疗:如果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仍有活动迹象,可能会考虑再次进行放疗或其他局部治疗方法,如立体定向放疗或质子治疗。
5.症状管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也很重要,放疗后可能出现副作用,如口干、吞咽困难等,应及时与医疗团队沟通以获得适当的支持和对症处理。
保持定期随访和监测能够及早发现问题,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同时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