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发病机制:
阿米巴痢疾由肠道寄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该寄生虫可以侵入肠壁,引起溃疡和出血。严重时,它甚至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到其他器官,如肝脏,引起脓肿。
细菌性痢疾通常由志贺氏菌属或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它们通过产生毒素或直接侵入肠壁引发炎症和溃疡。
2.症状表现:
阿米巴痢疾的症状包括长期腹泻、便血、腹痛以及体重下降。在发生并发症如肝脓肿时,会出现发热和右上腹疼痛。
细菌性痢疾常表现为急性腹泻、剧烈腹痛、发热以及粪便中有黏液和血液。一般病程较短,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3.诊断与治疗:
阿米巴痢疾的诊断依赖于粪便显微镜检查、血清学测试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上通常使用抗阿米巴药物,如甲硝唑。
细菌性痢疾的诊断主要通过粪便培养确认。抗生素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耐药性问题使得某些病例的治疗变得困难。
4.预防措施:
对于两种疾病,改善卫生条件、确保安全饮水和食物卫生是关键的预防策略。
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也是减少传播的重要措施。
阿米巴痢疾往往由于其潜在的并发症和慢性化风险被认为更严重。及时的医学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对于两者都是至关重要,以避免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