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病情监测: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非常重要。定期进行神经系统评估,以观察病情是否有恶化迹象。
2.控制血压:高血压是脑出血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通过药物维持血压在稳定范围内可以减少进一步出血的风险。通常建议将收缩压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下。
3.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脑出血后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通过静脉输液或口服补液纠正异常,可以帮助保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4.预防并发症:注意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预防,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和活动指导。
5.营养支持:由于病情可能限制正常进食,通过管饲或静脉营养支持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以促进机体恢复。
6.康复治疗:一旦病情稳定,应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和语言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及时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变化,同时结合药物和支持性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管理脑干出血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