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基础治疗与监测
术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血液指标和引流液性状。每日检测引流液的量及胰酶浓度是评估胰瘘程度的重要依据。
注意补充电解质和维持内环境稳定,避免感染风险。
2.保守管理
对于轻型胰瘘(如国际标准分级中的A级),通常仅需延长引流时间,配合禁食以减少胰液分泌,同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药物方面,可使用抑制胰液分泌的药物,如奥曲肽或兰瑞肽,这些药物能够减少胰腺分泌,促进瘘口愈合。
3.引流的优化和管理
确保引流管通畅,并根据情况调整引流位置。如果出现引流管堵塞或不在渗漏区域,可通过影像学检查重新定位或置换引流管。
若引流液持续增多或感染加重,可考虑经皮穿刺引流,以进一步降低腹腔内压力和炎症反应。
4.抗感染治疗
胰瘘易诱发继发性感染甚至腹腔脓肿,应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进行预防。
如果引流液培养显示特定病原菌,应及时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
5.介入或手术干预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存在复杂性胰瘘(如伴有腹腔感染、假性囊肿或出血)的患者,可选择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通过放置胰管支架引流胰液。
极少数无法通过非手术方式控制的病例可能需要再次手术处理,例如扩大引流或修复瘘口。
术后加强营养支持和定期复查能提高胰瘘的治愈率,同时密切关注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