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肝脏疾病:许多肝脏疾病可能会导致体内胆红素代谢紊乱,从而引发黄疸。例如,肝炎(包括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肝细胞的正常功能,使得肝脏无法有效地处理和清除胆红素。
2.胆道阻塞:胆石症或胆道肿瘤等情况可导致胆管堵塞,影响胆红素的排泄,从而引发黄疸。胆道阻塞会使胆红素在血液中积累,最终反映为皮肤和黏膜的黄色着色。
3.溶血性贫血:虽然主要原因在于红细胞的异常破坏,但溶血性贫血也可通过增加胆红素的生成而引起黄疸。这种情况下,黄疸的出现并非直接源于肝脏疾病,而是由于肝脏负担过重,无法迅速处理增多的胆红素。
4.新生儿黄疸:这种类型的黄疸与成年的有所不同,多与婴儿的肝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有关。此类黄疸通常是暂时性的,会在出生后的几周内自行消退。
面部出现黄疸常常预示着潜在的健康问题,尤其是与肝脏相关的疾病。及时就医检查非常重要,以便确诊具体原因并给予适当治疗。注意生活方式的健康管理,对于维持肝脏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