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乳糖不耐受:牛奶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是乳糖。对于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其小肠内缺乏足够的乳糖酶来分解乳糖。当乳糖不能被适当消化时,它会在肠道中吸收更多的水分,引起腹泻、胀气等症状。据统计,全球约有65%的人口在成年期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乳糖不耐受。
2.年龄和种族影响: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群中乳糖不耐受更为普遍,而欧洲北部的人群则较少受到影响。这种差异可能与遗传因素以及饮食习惯的演变有关。
3.其他可能性:除了乳糖不耐受外,牛奶中的蛋白质也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导致胃肠道症状,但这与乳糖不耐问题不同,并且相对少见。对牛奶蛋白过敏较常见于婴幼儿。
如果经常因饮用牛奶而出现腹泻,可考虑选择乳糖酶补充剂,或者选择乳糖含量低的奶制品或经过乳糖去除处理的牛奶。同时,注意牛奶摄入量及身体反应,以评估是否需要调整饮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