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深呼吸放松:规律的深呼吸能够有效缓解焦虑情绪。可以尝试腹式呼吸法,每次吸气时尽量让腹部鼓起,慢慢地吸气和呼气,各持续3-5秒,重复10次左右。
2.适度锻炼:运动能够促进体内内啡肽的分泌,有助于提高愉悦感。建议选择中低强度的运动,如散步(每天30分钟以上)、瑜伽或骑自行车。
3.规律作息:睡眠不足会导致精神状态不稳定,容易引发烦躁。应保持每天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尽量在晚上11点之前入睡,避免熬夜。
4.合理饮食:血糖波动可能影响大脑的稳定性,因此餐食应注意均衡营养。避免摄入过多咖啡因、酒精或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镁、维生素B群的食品,如香蕉、坚果和绿叶蔬菜。
5.转移注意力:当情绪难以平复时,可以切换到其他简单活动,例如阅读、绘画、听音乐或整理房间,这些行为有助于打破负面情绪循环。
6.减少外界干扰: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减少噪音和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尤其是睡前尽量远离手机、电脑等设备。
7.情绪表达:如果烦躁持续存在,可以尝试记录日记,将情绪写下来,或者向可信赖的人倾诉,从而获得心理支持。
8.专业咨询:若长期难以改善,或伴随疲惫、心慌等其他症状,建议寻求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以评估是否存在焦虑障碍或抑郁倾向。
及时调整状态对健康至关重要,同时也需警惕影响正常生活的严重情绪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