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焦虑和压力:焦虑会使大脑处于过度活跃的状态,从而延迟入睡。研究显示,长期受到压力影响的人群中,约30%存在入睡困难的问题。一旦入睡,身体可能试图通过延长睡眠时间来补偿前期的睡眠不足。
2.昼夜节律紊乱:人体的生物钟由脑内的下丘脑控制,其主要依赖光线、活动和规律作息进行调节。如果作息不规律,例如晚睡或暴露在强光下过久,会导致褪黑素分泌异常,容易出现入睡困难,但身体可能通过深度睡眠阶段延长来恢复正常功能。
3.身体对睡眠的需求增加:睡眠质量差或睡眠时长不足可能形成慢性睡眠债。例如,某些人在经济压力或学习工作的高负荷期间,平均睡眠时间可能下降到5小时甚至更短。一旦情绪放松,身体会自动延长睡眠时间以弥补之前的损耗。
4.未被诊断的健康问题:甲状腺功能异常、抑郁症或轻度失眠症等问题也可能表现为这种情况。一些隐性疾病会影响入睡过程但并不会干扰深层睡眠的整体结构。
5.外部环境的刺激:例如噪音、亮光或床垫舒适度差,这些都可能让入睡变得困难。但当进入深度睡眠后,大脑对外界刺激敏感性降低,使得睡眠持续加长。
如果此类现象持续超过一个月且影响到日常生活功能,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评估是否存在潜在的精神或躯体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保持规律作息,减少睡前使用电子设备,营造适合入睡的安静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