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呼吸训练:采用深呼吸的方法可以快速缓解焦虑情绪。具体方法是吸气4秒、屏住呼吸7秒后缓慢呼气8秒,重复3-5次。这种方式能够降低血压和心率,减少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
2.运动释放: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或瑜伽,每次持续30分钟,每周3-5次,可以促进大脑内啡肽分泌,从而提升情绪。
3.改善睡眠: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每天6-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恢复大脑功能,降低烦躁情绪发生几率。建议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
4.饮食调整:增加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摄入,例如香蕉、坚果和牛奶,这类食物有助于提升体内血清素水平,从而促进情绪稳定。同时减少咖啡因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5.时间管理:列出待办事项清单,合理分配时间,避免因任务繁多而产生的不必要压力。完成每件任务后适当休息,可以有效减少心理负担。
6.心理疏导:与信任的人进行倾诉,或者书写日记,将情绪表达出来,以达到自我疏解的效果。如果情绪长时间无法缓解,建议咨询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
7.放松技巧:通过练习渐进性肌肉放松法,对身体各个部位进行有意识的紧张和放松交替,帮助消除因为情绪问题带来的身体紧绷感。
出现心理烦躁时,及时采取上述措施可以帮助改善状态。同时应关注情绪变化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若长期不可缓解需尽早寻求专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