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生物钟和睡眠周期:人体的睡眠分为多个周期,每个周期大约90分钟,通常在深夜到凌晨时分,进入浅睡眠阶段的概率较高。这可能导致更容易被外界刺激或内部不适唤醒。如果白天作息不规律,如午睡时间过长,会干扰正常的生物钟,影响整晚的睡眠质量。
2.心理和情绪因素: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或抑郁状态,会使大脑皮质兴奋性增高,在体内激素分泌异常的情况下,更容易在夜间早醒。例如,应激状态下,皮质醇水平升高,会影响睡眠的连续性。
3.身体健康问题:
肝脏功能异常:中医认为凌晨1-3点是肝经运行旺盛的时间段,肝功能异常者可能会出现此时易醒的情况。
血糖波动:低血糖可能引起夜间觉醒,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或进食不规律的人群。
呼吸系统问题: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能因反复缺氧而导致夜间频繁醒来。
胃食管反流:胃酸反流入食管可能刺激神经,使人在夜间尤其是躺下后醒来。
4.环境因素:卧室温度、光线、噪音、床铺舒适度等都会对睡眠产生影响。如果环境不适宜,可能更容易在浅睡眠阶段被唤醒。
5.生活习惯问题:过量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或酒精会干扰睡眠结构。研究显示,睡前4-6小时内摄入咖啡因可减少深睡眠时间,而酒精虽然能帮助入睡,但会导致夜间觉醒次数增加。
避免凌晨频繁醒来的现象可以从调整作息、改善饮食结构及排查潜在疾病开始,同时注意减轻心理压力。如果上述方法无明显改善,应及时就医以进一步明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