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睡眠阶段影响:
人类的梦境主要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如果快速眼动睡眠时间缩短或者未达到该阶段,就会导致梦境减少。例如,长期熬夜、睡眠质量差或频繁醒来都会干扰正常的睡眠周期。
2.记忆困难:
即便大多数人在快速眼动睡眠中都有可能产生梦,但只有醒后能回忆起来才认为“做了梦”。如果醒来时没有处于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或立即转入清醒状态,大脑对梦境的记忆会迅速消失,造成“很少做梦”的感觉。
3.压力与焦虑:
长期的心理压力、焦虑或抑郁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及快速眼动睡眠的发生,从而导致梦境变少。研究显示,慢性精神状态异常的个体更容易出现梦感缺失。
4.生理疾病与药物影响:
某些疾病(例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会打断睡眠周期,影响快速眼动睡眠。服用某些药物(如镇静剂或抗抑郁药)也可能抑制快速眼动睡眠,减少梦的产生。
5.年龄相关变化:
随着年龄增长,快速眼动睡眠的比例逐渐下降,这也是老年人普遍反映“很少做梦”的一种原因。
6.生活习惯问题:
不规律的作息、过量摄入咖啡因或酒精、睡前使用电子设备等行为,可能干扰睡眠深度,减少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时间。
通过改善睡眠环境、调整生活习惯以及关注心理和身体健康,可以帮助优化睡眠结构,增加快速眼动睡眠时间,从而提升梦境的发生率。如长期出现睡眠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