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睡眠周期
人体的睡眠分为多个周期,每个周期大约90分钟,包括浅睡眠、深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在接近清晨时,深睡眠时间缩短,浅睡眠时间增加,更容易被外界刺激或身体内部的微小变化唤醒。
2.生物钟规律问题
身体的内在生物钟受到昼夜节律的调控。如果入睡时间较早,凌晨四点左右可能正好是一个自然的觉醒点。这种现象在早睡早起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3.心理压力或焦虑
长期处于压力或焦虑状态下,大脑活动更加活跃,即使在睡眠中也难以完全放松。这可能导致更容易在清晨时段醒来,并伴随心情烦躁或担忧感。
4.血糖水平波动
凌晨时人体血糖水平通常较低。如果存在饥饿、低血糖或糖尿病相关问题,血糖下降可能会触发身体的应急机制,从而导致苏醒。
5.荷尔蒙分泌变化
睡眠期间,皮质醇(一种应激激素)的分泌在清晨达到高峰。如果这种激素分泌出现异常,例如过早或过多释放,则可能扰乱正常睡眠。
6.环境干扰
外部噪音、房间温度不适宜或光线改变都会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即使是轻微的环境变化,也可能在浅睡眠阶段将人唤醒。
7.潜在健康问题
如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慢性疼痛等疾病,这些问题可能在睡眠中引起不适,干扰正常的连续睡眠。
8.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深度睡眠比例减少,睡眠变得更加容易被打断,尤其是老年人更容易在凌晨时段醒来。
针对上述情况,可以通过调整作息规律、减轻压力、改善睡眠环境等方式进行自我调节。如果频繁发生、伴随明显的不适症状或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应及时咨询专科医生以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