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结肠癌晚期常见的病理改变:
晚期肿瘤会导致局部组织侵蚀,损伤肠壁血管,从而引发大面积出血,使排出物呈现明显血色甚至类似血浆。
局部缺血和炎症可导致部分肠壁发生溃疡或坏死,但不一定是全部肠壁都坏死。
如果合并感染或剧烈炎症反应,会进一步加重组织破坏,排便异常通常会更显著。
2.排便为血浆样的潜在原因:
大面积肿瘤溃疡:肠黏膜被肿瘤侵蚀后失去功能性保护层,暴露的毛细血管易破裂,继而产生持续渗血。
急性缺血性坏死:由于肿瘤压迫或血供阻断,导致局部肠组织缺血性坏死,可能产生液体状的血性分泌物。
继发性感染:局部肿瘤坏死可能伴随感染,加重组织崩解,形成含血液、脓液的混合物。
3.诊断和评估的重要手段:
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可明确肿瘤范围、肠壁厚度及有无穿孔等变化。
内镜检查:直视观察肠壁是否存在广泛溃疡、坏死或者淋巴组织增生。
实验室检查:通过血常规、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及凝血功能评价全身状态。
4.可能的并发症:
肠穿孔:如果肠壁坏死严重且未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穿孔,引发腹膜炎。
全身感染:坏死组织易滋生细菌,并导致败血症风险增加。
出血性休克:持续大量失血可能使血容量下降至危及生命水平。
结肠癌晚期患者出现血浆样便时,应高度怀疑局部病变恶化,并需密切监测其他症状,如腹痛、发热、贫血表现或体重急剧下降。这种情况下,应尽快就医,通过全面评估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包括止血、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