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手术干预:如果患者全身情况较好且转移范围局限,部分病例可尝试进行肿瘤减瘤术,即尽可能切除可见的转移灶,以减少肿瘤负荷。但多数情况下,多发种植转移常难以完全切除,因此需慎重选择手术。
2.化疗:系统性化疗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可以延缓肿瘤生长并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和5-氟尿嘧啶等,通过联合或单药方案进行个体化治疗。对于曾接受过化疗的患者,可根据耐受性和治疗反应调整方案。
3.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通路异常的患者,可应用靶向药物如抗血管生成药(贝伐珠单抗)及EGFR抑制剂(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在治疗前需检测KRAS、NRAS及BRAF基因状态,以指导药物选择。
4.免疫治疗:对于存在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或DNA错配修复缺陷的患者,可尝试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或纳武利尤单抗。在临床上,这类药物对适合的患者可能产生显著疗效。
5.腹腔热灌注化疗:在特定病例中,可考虑腹腔热灌注化疗,通过将温热化疗药物直接灌入腹腔来杀灭肿瘤细胞,但这种方法适应证严格,并非所有患者适合。
6.支持治疗:若患者一般状况较差或无法耐受上述治疗,应重点关注症状控制和生活质量。例如,通过止痛药物缓解疼痛、腹腔引流解决积液问题,以及营养支持纠正营养不良。
是否选择某些治疗方式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体力状况、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既往治疗效果制定个体化方案,同时注意副作用和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