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X线片:是最基础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早期脊柱骨肿瘤可能不易在X线上被发现,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见以下特征:
骨质破坏:肿瘤侵蚀骨组织,导致骨密度减低或局部骨缺损。
软组织肿块:在邻近区域可能出现密度异常的软组织阴影。
椎体塌陷:肿瘤导致椎体结构不稳定,严重时引起塌陷。
2.CT扫描:提供更详细的骨结构信息,是诊断脊柱骨肿瘤的重要工具。
骨破坏模式:CT能够清晰显示骨质的溶解、增生或硬化。
肿瘤边界:能帮助区分良性与恶性肿瘤,通过观察肿瘤与正常组织的界限是否清晰。
钙化和出血:某些肿瘤类型会伴随钙化或出血现象。
3.MRI:对软组织成分及肿瘤内部结构的显示尤为突出。
肿瘤浸润范围:MRI能更好地显示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袭情况,包括脊髓压迫。
信号特点:通过不同加权图像(如T1、T2加权)判断肿瘤的性质,通常恶性肿瘤在T2上信号较高。
血供状况:增强MRI可以评估肿瘤的血流供应,有助于了解其活性。
4.核医学检查:如骨扫描,对全身骨骼代谢活动进行评估。
骨吸收增加:表现为放射性核素摄取增多,提示活跃的病理变化。
影像学表现是脊柱骨肿瘤诊断的重要依据,通过多种影像技术综合分析,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临床中,以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非常重要。定期随访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