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感染性因素
发热通常是人体免疫系统响应感染的一种表现。当身体受到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感染时,这些病原体或其毒素会刺激免疫系统释放炎性介质,如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这些物质作用于下丘脑,引起体温升高。虽然通过药物或物理方法可以降低体温,但如果感染未完全控制,炎性介质仍会继续作用,导致反复发热。
2.药物退热机制
常见的退热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来暂时降低体温。这一作用只是缓解症状,并不能直接清除引发发热的病因。当药效减弱或失效后,如果病因依旧存在,体温可能再度升高。
3.出汗与体温的关系
在退热过程中,出汗是机体散热的重要方式。随着汗液蒸发,血管扩张,体温得以下降。出汗只能改变体表温度,无法改变病因。如果病因持续存在,例如持续性炎症或感染,体温调节中枢会再度上调体温设定点,导致再次发热。
4.反复发热的疾病特点
某些疾病本身具有周期性发热特点,如疟疾、败血症或某些自体免疫病。这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包括周期性释放炎性因子或病原微生物繁殖周期,与多次发热密切相关。
若出现反复发热,需要重视其潜在病因,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治疗,避免延误病情或发生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