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监测症状:观察是否有持续性剧烈疼痛、血便、发烧、脱水等情况。这些症状提示病情可能较为严重,需要立即就医。
2.评估饮食史:回忆近期是否食用了不洁食物、生冷食物或辛辣刺激的饮食,这可能与急性胃肠炎相关。
3.补充液体:如果出现呕吐和腹泻,需防止脱水。可尝试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含电解质的液体,但避免咖啡、酒精及高糖饮料。
4.暂缓进食:停止进食可能加重胃部负担的固体食物,并观察症状变化。待情况好转后,可逐步恢复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米粥、煮熟的蔬菜等。
5.药物使用:若存在胃部灼热或酸胀,可少量服用抗酸剂。对于剧烈疼痛,不建议自行服用止痛药,因为某些类型的止痛药可能掩盖疾病的真实程度或进一步刺激胃黏膜。
6.就医检查:若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且伴随严重脱水、神志模糊等症状,应尽快至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详细检查,包括血液分析、超声、内镜或CT等必要检查,以明确病因。
7.针对性治疗:根据确诊结果,采取具体治疗方案。例如,如果确诊为胃肠炎则以对症治疗为主;若为胆囊炎或胰腺炎等则可能需要抗生素、禁食甚至手术干预。
急性胃疼伴随剧烈出汗、呕吐、腹泻通常不容忽视,任何延误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在家庭护理中应特别注意防止脱水,同时密切关注症状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