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痔疮:
原因:痔疮是由于直肠下端及肛门周围的静脉丛扩张、曲张导致的。
症状:最常见的症状包括便血、肿物脱出、疼痛、瘙痒等。便血一般为鲜红色,常在排便时或之后出现。肿物可能会引起不适或疼痛,特别是在长时间坐着后。
发病率:在30岁以上的人群中较为常见,由于久坐、饮食纤维不足、妊娠等因素容易诱发。
2.肠道寄生虫感染:
原因:主要由摄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中的寄生虫卵或幼虫引起,例如蛔虫、绦虫、钩虫等。
症状:可能包括腹痛、腹泻、恶心、体重减轻、贫血以及肛门瘙痒等。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出血通常较轻微,不是主要表现。
检查:确诊需要通过粪便检查寻找寄生虫的卵或成虫。
3.区别方法:
便血颜色:痔疮导致的便血通常为鲜红色,而寄生虫感染的便血若出现,一般不明显或伴随其他消化道症状。
疼痛与不适:痔疮常伴有疼痛和局部不适,而寄生虫感染主要是全身性或消化系统异常。
实验室检查:粪便常规检查能够帮助识别寄生虫感染,而痔疮则无需此类检测。
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是确保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关键。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避免饮用不洁净的水,可以有效预防寄生虫感染。同时,对于有痔疮风险的群体,应注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和进行适量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