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对于缺血性脑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这种药物在症状出现后3到4.5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可以有效溶解血栓,恢复血流。但需注意tPA有引发出血的风险。
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这类药物可以防止血小板聚集,降低再发脑卒中的风险。
血管内治疗:包括机械取栓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手术介入直接移除血栓。
2.对于出血性脑卒中:
控制高血压:使用降压药物如拉贝洛尔,可降低动脉压力,减少进一步出血风险。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大面积出血,可能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减轻颅内压、修复破裂的血管。
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凝血因子补充剂,对于因抗凝药物过量导致的出血具有一定疗效。
预防措施同样重要,包括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戒烟限酒,保持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