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表现为咳嗽声重、痰稀白、伴有鼻塞流涕。宜用疏风散寒的方法,如使用杏苏散。
风热犯肺:表现为咳嗽痰黄稠、咽喉疼痛、发热微恶风。宜用疏风清热的方法,如桑菊饮。
风燥伤肺:表现为干咳少痰或无痰、口鼻干燥。秋季多见,宜用润燥止咳的方法,如桑杏汤。
2.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咳嗽痰多、白黏易咯,伴有胸闷。宜用燥湿化痰的方法,如二陈汤。
痰热郁肺:咳嗽气喘、痰黄稠量多、胸胁疼痛。宜用清热化痰的方法,如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咳嗽阵作、痰少黏、口苦咽干。宜用清肝泻火的方法,如泻白散。
肺阴亏耗:干咳少痰、声音嘶哑、午后潮热。宜用滋阴润肺的方法,如沙参麦冬汤。
3.治疗原则
根据不同证型,采取祛邪与扶正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止咳的目的。选择合适药物以针对性调理机体状态。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重要原则,需要结合具体症状进行个体化治疗,合理使用中药配伍,以实现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