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龙胆草:约6克,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作用。
2.黄芩:约9克,用于清热干湿,尤其针对上焦热毒。
3.栀子:约9克,有清热泻火、利湿退黄的功能。
4.泽泻:约12克,能够利水渗湿,排出体内多余的湿热。
5.木通:约6克,用于清热利尿,疏通水道。
6.车前子:约9克,具有清热利尿、湿热下注功效。
7.当归:约3克,补血活血,以防药性过于苦寒。
8.生地黄:约9克,养阴清热,保护肾阴。
9.柴胡:约6克,疏肝解郁,引药入肝胆。
10.甘草:约6克,调和诸药,减轻烈性药物的刺激。
这些药物共同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肝胆湿热所致的症状,如头痛目赤、耳鸣口苦、小便黄赤、湿疹瘙痒等。使用时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