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中药调理:
a.根据不同体质和病因选择合适的方剂,如天麻钩藤饮、龙胆泻肝汤等,这些中药方剂常用于疏肝清热、平肝潜阳。
b.强调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症状进行加减调整,例如伴随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时予以相应的药物组合。
c.多采用滋阴补血、活血化瘀、健脾益气等治法,以达到整体调节作用。
2.针灸疗法:
a.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涌泉穴、太冲穴、百会穴等,起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效果。
b.有研究显示,针刺治疗每周2-3次,每次30分钟,能够显著降低血压水平,有效缓解高血压相关症状。
c.电针疗法是针灸的一种形式,通过低频电流刺激穴位,提高疗效。
3.推拿与按摩:
a.按摩头部、颈部和背部特定穴位,如风池穴、曲池穴等,能有效放松肌肉,改善血液循环。
b.每次按摩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每周进行2-3次,长期坚持下可辅助降压。
c.手法轻柔,不宜过度用力,以防引起不适。
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建议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低盐饮食、适量运动以及保持心情愉快。同时,需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