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评估感染的可能性
渗液是术后感染的重要表现之一,尤其是若液体呈现脓性、伴异味,需高度警惕细菌感染。
软组织肿胀可能是术后炎性反应,但若同时伴随积气,则需考虑气性坏疽等严重感染。气性坏疽通常由产气厌氧菌感染引起,进展迅速,危及生命。
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指标评估全身炎症状态。
2.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
建议立即进行术区X线或CT扫描,以明确积气的分布范围及是否有深部感染迹象。
刀口渗液应取样送检,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明确致病菌并指导抗生素选择。
3.局部处理措施
对于轻度感染,可以先行换药处理,包括彻底清洁伤口表面、去除坏死组织,以及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若积气数量较多或合并明显脓液,应及时扩创清理伤口,必要时联合负压吸引促进引流。
疑似深部感染或植入物周围感染时,可考虑移除植入物,并在控制感染后再进行二期手术。
4.全身抗感染治疗
在获得细菌培养结果前,根据经验选用广谱抗生素。针对产气厌氧菌感染,可使用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或氨苄西林-舒巴坦。
待药敏试验结果明确后,调整抗生素方案以最大限度杀灭病原菌。
5.进一步手术干预
若感染范围广泛或者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应及早进行手术清创。对于严重感染者,可能需要多次清创并充分引流。
6.术后护理和监测
持续观察体温、血象等感染变化指标,同时注意保护受累区域,避免施加额外压力。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快术后恢复。
及时的干预对于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至全身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