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仍然是控制疼痛和炎症的基础用药,可以缓解症状并维持基本的活动功能。长期使用需注意胃肠道不良反应及心血管风险。
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TNF-α抑制剂)或白介素-17抑制剂,这类药物能够显著减轻炎症、改善关节功能,对于传统药物无效的患者尤其适用。定期监测感染和免疫系统相关副作用非常重要。
传统抗风湿药物:如柳氮磺吡啶,对周围关节受累的患者可有帮助,但对脊柱效果有限。
糖皮质激素:仅在急性严重炎症发作时短期使用,以避免长期副作用,如骨质疏松和免疫抑制。
2.康复治疗与功能锻炼
通过规律的拉伸、深呼吸练习和背部肌肉强化运动,保持脊柱活动度并延缓可能出现的驼背畸形。理疗师可根据病情设计个性化训练计划。
游泳是一项推荐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肌力,还能减少对关节的压力。
遵循“动静结合”的原则,避免久坐或固定姿势时间过长。
3.生活方式管理
坚持良好的姿势习惯,睡觉时选择硬板床和低枕,尽量保持正常脊柱弧度。
不吸烟,因为吸烟会加重骨骼损害并降低治疗效果。
控制体重,避免因超重增加脊柱负担。
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有助于减轻骨质疏松风险。
4.定期随访与评估
每6个月至1年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线或MRI)及实验室指标检测(如C反应蛋白和血沉),动态评估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关注眼部、心脏和肾脏等其他可能的器官受累情况,必要时及时处理。
经过十年的病程,强直性脊柱炎可能已导致一定程度的不可逆改变,因此治疗目标不仅是控制炎症,更要着眼于延缓残疾进展和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