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化疗药物
常用于乙状结肠癌的介入化疗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氟尿嘧啶类药物:如5-氟尿嘧啶(5-FU)和卡培他滨。这类药物可以抑制癌细胞DNA和RNA的合成,阻断其增殖。
奥沙利铂:属于铂类化疗药物,通过干扰DNA复制和转录发挥作用。
伊立替康:一种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可导致癌细胞DNA损伤,引发细胞死亡。
2.靶向药物
靶向药物结合特定分子进行精准治疗,在某些患者中可能联合介入治疗使用。常见药物包括:
贝伐珠单抗:通过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适用于KRAS/NRAS基因未发生突变的患者,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降低癌细胞活性。
3.栓塞药物或粒子
在动脉灌注化疗的过程中,可能会联合使用栓塞材料,如碘化油、明胶海绵等。这些材料不仅可以阻断肿瘤供血,还能延长化疗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滞留时间。一些放射性粒子,如碘-125,也可通过介入手段植入肿瘤局部进行放射治疗。
4.辅助药物
为减轻不良反应或增强疗效,可以配合使用:
抗呕吐药物:如昂丹司琼,用于缓解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
造血调节药物:如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用于预防骨髓抑制相关的感染风险。
营养支持药物: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质制剂,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身体状况以及分子检测结果,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和治疗方法,力求最大限度地控制肿瘤发展并减轻对正常组织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