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病原体:
病毒性肠炎由多种病毒引起,常见的有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腺病毒。这些病毒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或人与人接触传播。
细菌性肠炎由细菌引起,常见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志贺菌等。细菌性肠炎通常由于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或水引发。
2.潜伏期:
病毒性肠炎的潜伏期一般较短,多数为12至48小时。症状出现快速且突然。
细菌性肠炎的潜伏期根据具体细菌类型而有所不同,一般为1至7天,某些类型甚至更长。
3.症状表现:
病毒性肠炎常表现为急性腹泻、水样便、呕吐、低烧和肌肉酸痛。症状通常持续1至3天。
细菌性肠炎除腹泻外,可能伴有高热、严重的腹部绞痛和血便。症状持续时间可能较长,约4至7天。
4.诊断方法:
病毒性肠炎常通过临床症状进行初步判断,必要时可进行病毒检测来确诊。
细菌性肠炎则经常需要粪便培养以确认特定致病菌。
5.治疗策略:
对于病毒性肠炎,主要采取支持疗法,如补液治疗以防脱水。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因此不推荐使用。
细菌性肠炎的治疗可能包括抗生素,尤其是在合并严重症状或合并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中。支持疗法如补液同样重要。
了解这些差异对于正确诊断和有效管理患者非常关键。在怀疑肠炎病例时,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适当检测和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