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作用机制:止吐针通常通过阻断大脑中某些与呕吐反应有关的化学物质或信号通路来发挥作用。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组胺和5-羟色胺等。
2.常见种类:
5-HT3受体拮抗剂:如昂丹司琼,这类药物主要用于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甲氧氯普胺,常用于治疗术后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呕吐。
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适用于晕动病引发的恶心。
3.使用场景:止吐针通常在需要快速缓解症状时使用,例如手术后的恢复期、癌症化疗期间或严重晕车导致的剧烈呕吐等情况。
4.副作用:可能包括头晕、嗜睡、口干、便秘等,具体副作用因药物种类而异。
止吐针是一类用于控制和预防恶心、呕吐的有效药物,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症状选择合适的类型尤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