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针刺部位反应:针灸过程中,针刺会刺激皮肤及其下方的神经和肌肉组织。如果刺入深度或角度不当,可能导致局部肌肉痉挛或神经受到刺激,从而引起疼痛。一般来说,这种疼痛通常是暂时的,在治疗结束后可以逐渐缓解。
2.个体差异:每个人对疼痛的敏感程度不同。有些人在针灸治疗后可能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到疼痛。对于某些人而言,其神经系统可能对针灸的刺激反应过于强烈,引发疼痛感知增强。
3.炎症反应:针刺可能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疼痛加剧。这种情况在局部有感染或存在慢性炎症基础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4.频繁治疗:由于面瘫需要多次治疗才能看到效果,频繁的针刺可能造成肌肤和神经的重复刺激,使局部感觉变得更加敏感,进而导致疼痛感增加。
5.手法不当:针灸师的操作技能水平也可能影响治疗后的感觉。如果手法不够熟练,可能损伤周围组织,导致疼痛。
对于面瘫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后出现的疼痛,应及时与负责治疗的医生沟通,以便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处理。疼痛持续加重或者伴随其他不适症状时,排除其他潜在病因是必要的。专业的医疗建议和评估能够帮助确认原因并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