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患病机制与症状:肠易激综合征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涉及肠脑轴功能失调、肠道菌群失衡、饮食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或两者交替出现。
2.饮食调整:低FODMAP饮食,即减少摄入发酵性寡糖、双糖、单糖和多元醇,可以显著减轻部分患者的症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对便秘型IBS患者有帮助。
3.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类型的IBS,选择合适的药物。例如,抗痉挛药物用于缓解腹痛;泻药或止泻药用于控制排便频率;特定的抗抑郁药可改善疼痛及其他症状。
4.心理疗法:心理因素在IB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认知行为疗法、催眠治疗以及正念疗法已被证实能有效改善症状。
5.益生菌补充:一些研究表明,特定种类的益生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进而缓解症状,但效果因人而异。
虽然无法根治,但通过个体化的综合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和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持续与专业医疗人员沟通,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