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基础:免疫系统在正常情况下通过识别和攻击外来物质保护机体,但当其功能异常时,会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即由此机制引发。
2.发病过程:最初阶段为自身免疫性肝炎,这时免疫细胞(如T淋巴细胞)开始攻击肝脏细胞,引起肝脏的炎症反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治疗,长期的炎症会导致肝脏组织的纤维化和结节形成,即肝硬化。
3.症状表现: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黄疸、腹水和皮肤瘙痒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能发展为肝功能衰竭或肝癌。
4.诊断方法:包括血液检查检测自身抗体、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如B超、CT)及必要时进行肝活检以明确诊断。
5.治疗策略:主要包括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以减轻免疫系统对肝脏的攻击。同时,针对肝硬化的并发症进行相应治疗,如使用利尿剂治疗腹水。
自身免疫性肝硬化需要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可以减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日常管理还需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避免酒精摄入及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