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原因:
脱水:身体因发烧、呕吐、腹泻或过度运动失去太多液体,可导致血容量减少,引发低血压。
心脏问题:如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疾病或心力衰竭,影响心脏泵血能力,从而降低血压。
内分泌问题: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不全等内分泌紊乱会导致低血压。
严重感染(败血症):细菌感染进入血流,产生毒素造成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
营养缺乏: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会导致贫血,使血压降低。
药物作用:某些药物如利尿剂、抗抑郁药和降压药可能降低血压。
2.危害:
头晕和晕厥:大脑供血不足导致头晕,严重时可能导致昏厥,增加跌倒风险。
疲劳和虚弱:长时间低血压可导致持续性疲劳和身体无力。
意识模糊:极端情况下,低血压可能引起精神混乱或昏迷。
器官损伤:若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能导致重要器官如心脏、肾脏和大脑供血不足,导致不可逆损伤。
低血压虽然在某些人群中并不表现为健康问题,但对于有症状且频繁发生的个体,它可能影响生活质量,并需专业评估和管理。定期监测血压和注意饮食、生活方式调整有助于预防其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