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侵入方式:狂犬病毒主要通过感染神经细胞来实现传播。当它进入体内后,通过外周神经系统逐渐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由于神经系统相对隔离,且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得免疫系统难以及时识别和消灭病毒。
2.复制速度和潜伏期:狂犬病毒复制速度较慢,且具有较长的潜伏期,这使得人体在早期感染阶段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从而延迟了免疫反应的启动。
3.免疫逃逸机制:狂犬病毒具备多种免疫逃逸策略。例如,它可以抑制抗原呈递细胞的功能,减少T细胞的激活。病毒能够减少宿主细胞分泌干扰素等重要的免疫信号分子,从而削弱总体免疫响应。
4.病毒抗原性低:狂犬病毒表面的抗原决定簇数量少,导致其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结合效率低,进一步降低了被识别和清除的概率。
以上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狂犬病毒能够成功避开机体的免疫监视和清除。在狂犬病暴露后,应立即进行暴露后免疫接种,这是目前控制狂犬病最有效的措施。及时接种疫苗可以帮助免疫系统在病毒广泛传播之前进行针对性防御,预防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