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病因:
阴虚盗汗:多因体内阴液不足,不能制阳,导致阴阳失调,以致夜间汗出。常与过度劳累、长期慢性病、多思多虑等有关。
气虚自汗:主要由于体内气虚,卫外不固,导致白天活动时容易出汗。一般与先天体质不足、后天失养或长期患病等原因相关。
2.症状表现:
阴虚盗汗:患者常在夜间或入睡后出现汗出情况,伴有五心烦热(即手足心和心口发热)、口干舌燥、面色潮红、心烦易怒。
气虚自汗:此类患者在白天稍微活动或紧张时容易出汗,伴随疲倦乏力、面色苍白、气短懒言、食欲不振等症状。
3.治疗方法:
阴虚盗汗:治疗以滋阴降火为主,常用药物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也可以通过饮食调理,例如多吃银耳、百合、莲子等滋补食品。
气虚自汗:以益气固表为治疗原则,常用药物有玉屏风散、人参健脾丸等,同时可配合食疗,如鸡汤、黄芪粥等。
尽管阴虚盗汗和气虚自汗都属于出汗异常,但二者在发生时间、伴随症状和治疗策略上有明显区别。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准确地辨别和处理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