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临床检查:
视觉观察:医生会首先对尿道口及周围区域进行视觉检查,寻找红肿、溃疡或其他异常迹象。
症状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有尿痛、尿频、尿急和分泌物的颜色、气味等症状,这些信息对于初步诊断非常重要。
2.实验室检测:
涂片检查:用无菌棉签从尿道口取样,将分泌物涂在显微镜载玻片上,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主要用于检测细菌(如淋病奈瑟菌)、白细胞和其他病原体。
培养检测:将分泌物样本接种到特定培养基上,适当培养后,通过鉴定培养出来的细菌或真菌,确定具体的感染原因。此方法特别适用于细菌性尿道炎的诊断。
核酸扩增检测:通过检测病原体的DNA或RNA,可以快速且准确地识别感染。这种检测方法对性传播感染(如衣原体、淋病)的诊断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血液检测:有时会配合血液检测来查找是否有全身性感染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增加。
3.注意事项:
样本采集前需避免排尿,因为排尿可能会冲掉部分病原体,影响检测结果。
样本采集过程需要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污染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检测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避免单凭一个检测指标做出诊断。
尿道分泌物检测是诊断尿道感染及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需要临床检查和多种实验室检测相结合。及时准确的检测能够帮助确诊病因,从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