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食物不耐受:一些儿童可能对某些食物如乳糖或麸质产生不耐受反应,进食后会导致腹痛和其他消化不适。乳糖不耐受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变化,一般在学龄儿童中约为20%-30%。
2.胃肠道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可能引起急性胃肠炎,伴有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胃肠道感染在儿童中的年发病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在秋冬季节。
3.功能性消化不良:这是指没有明确器质性疾病证据的情况下发生的反复或持续的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功能性消化不良在学龄期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10%-15%。
4.胆囊问题:虽然在儿童中较为罕见,但胆囊疾病也可能导致餐后腹痛,这通常与油腻食物有关。胆囊问题通常伴有右上腹疼痛,并可能放射至背部。
5.便秘:便秘可导致腹胀及腹痛,特别是在进食后加重。多数儿童都会经历便秘的问题,尤其是在饮水不足、纤维摄入不足的情况下。
6.应激因素:情绪紧张或压力有时也能引发胃肠道反应,导致进食后腹痛。
若腹痛持续或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如呕吐、黄疸、发烧、体重减轻等,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评估,以便排除潜在的严重健康问题并获得适当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