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疼痛评估:确定疼痛的性质、程度及诱因。可以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或其他标准化工具对疼痛进行量化,以便更好地制定干预计划。
2.物理治疗:通过热疗、冷疗、按摩及电疗等物理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尤其是按摩和物理牵引能够放松肌肉,提高关节活动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药物治疗:对于强烈或持续的疼痛,可考虑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其他镇痛药物。但长期服用药物可能带来副作用,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4.康复训练调整:必要时,调整康复训练方案,包括运动频率、强度和类型,避免过度训练造成额外的肌肉或关节损伤。
5.心理支持:疼痛不仅仅是生理问题,还可能与心理因素相关。提供足够的心理支持和辅导,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其对疼痛的耐受性。
6.专业指导:持续与康复治疗师和医生保持沟通,确保康复计划的科学性和个体化,提高康复效果。
在处理疼痛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合理运用不同策略控制疼痛,保障康复过程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