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病因病机:肺心病多因久病咳喘、肺气虚损、痰浊内生,进而影响心脏功能。病位主要在肺,同时累及心脏,病性为虚实夹杂,以本虚标实为主。肺气虚弱时,往往会导致痰浊阻塞,加重心阳衰弱。
2.辨证分型:
肺脾气虚型:表现为乏力、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苔白腻,脉细弱。治疗原则为补益肺脾。
痰浊壅肺型:症见咳喘痰多、胸闷满、喉中痰鸣。治疗应以化痰降逆为主。
心阳虚衰型:表现为心悸气短、畏寒肢冷、面唇紫绀,舌质淡紫,脉沉细无力。温阳益气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气阴两虚型:症见干咳少痰、口渴咽干、盗汗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此时宜养阴润肺兼以益气。
3.治疗措施:根据不同的证型采取相应的方药,如补中益气汤用于肺脾气虚型,苓桂术甘汤加减用于痰浊壅肺型,参附汤用于心阳虚衰型,生脉散用于气阴两虚型。还可配合针灸疗法、推拿等辅助治疗。
在中医治疗肺心病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理,注意避免诸如寒凉、劳累等外界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