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层面:
(1)认知重构:分析引发紧张焦虑的原因,尝试用更积极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例如,避免过度担忧未来,更多关注当下可控的因素。
(2)情绪管理:通过记录和分析情绪变化,识别可能的触发点,学习接受和表达情绪而不是压抑它们。
(3)心理咨询或治疗:对于长期难以缓解的焦虑,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认知行为治疗等方法有效改善症状。
2.生理层面:
(1)呼吸训练:采用腹式呼吸法,每次吸气持续4秒,屏气7秒,再用8秒缓慢呼出。这种节奏能有效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帮助身体进入放松状态。
(2)运动放松: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瑜伽和游泳,每周至少150分钟,可促进内啡肽分泌,缓解焦虑。
(3)充足睡眠:成年人每晚建议保证7-9小时高质量睡眠,有助于大脑调节情绪处理功能。
3.生活方式调整:
(1)规律作息:固定的起床和入睡时间可以稳定生物钟,减少因昼夜节律紊乱带来的情绪波动。
(2)健康饮食: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和糖分,适当增加富含B族维生素、镁元素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全谷物、坚果和深海鱼类。
(3)社会支持:与亲友保持沟通,分享内心感受,加强人际互动,这对于缓解孤独感和焦虑情绪具有积极作用。
缓解紧张焦虑需要持之以恒地建立良好的心理和生活习惯,不应依赖单一措施。如果焦虑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应尽早咨询专业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