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这是目前常用的一类抗抑郁药物,通过阻断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改善情绪状态。常见药物包括:
氟西汀
舍曲林
西酞普兰
艾司西酞普兰
帕罗西汀
2.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此类药物作用于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两种神经递质,再摄取被抑制后,这两种递质的作用增强。常见药物包括:
文拉法辛
度洛西汀
米那普仑
3.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
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再摄取起效,适用于特定类型的抑郁症患者。代表药物为:
安非他酮
4.三环类抗抑郁药
这种传统的抗抑郁药物可同时影响多个递质的平衡,包括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但副作用较明显。常见药物包括:
阿米替林
丙咪嗪
去甲替林
5.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减少神经递质在突触间的降解。由于其潜在的严重副作用及与食物或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此类药物使用较少。常见药物包括:
苯乙肼
异卡波噻
6.四环类抗抑郁药和不典型抗抑郁药
四环类抗抑郁药:如麦普替林,具有与三环类药物类似的作用机制但副作用较轻。
不典型抗抑郁药:如米氮平,可通过特殊的机制调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功能。
治疗抑郁症时药物的选择因人而异,医生会根据病情特点、个体耐受性以及药物的副作用来决定具体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