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急性期管理:初期处理重点是监测及稳定生命体征。包括控制血压以防止进一步出血,通常建议将收缩压控制在140-160mmHg之间。还需要密切监测颅内压,必要时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或呋塞米进行干预。
2.药物治疗:针对腔隙性脑梗塞,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有效预防进一步的缺血事件。同时,应用他汀类药物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从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3.康复治疗:一旦病情稳定,尽早启动康复治疗非常重要。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恢复肢体功能,作业治疗和语言治疗则有助于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语言功能。
4.风险因素管理:长期管理中,应控制相关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以避免再次发生脑血管事件。这可能需要结合生活方式改变和持续药物治疗。
通过以上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后遗症的影响。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管理计划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