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腰部常用穴位
腰阳关:位于人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处,常用于缓解腰痛、腰部僵硬等。
命门:位于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处,被认为是补肾强腰的重要穴位。
肾俞: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约1.5寸,对缓解腰痛和强化肾功能有帮助。
腰眼:在腰部两侧肌肉丰满处,按压时会感到酸胀感,是治疗腰部疾病的经验穴。
2.下肢相关穴位
足三里:位于膝盖下方3寸(约四横指宽)处,常用于改善下肢循环,缓解腿部麻木。
承山:位于小腿后侧,腓肠肌两肌腹之间,用于缓解因坐骨神经痛或腰椎间盘突出引发的牵涉疼痛。
涌泉穴:位于足底前1/3的凹陷处,是肾经的起始穴,具有滋阴降火、缓解疲劳的作用。
3.背部调节穴位
背部相关督脉和膀胱经上的穴位,如大杼、风门等,也常结合使用以全身调节气血运行。
不同穴位的刺激方法包括针灸、艾灸、按摩等,可以根据个体情况选择。若腰椎间盘病情严重,应及时寻求正规医疗诊治,局部穴位的调节仅作为辅助手段,并不能替代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