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泻药的作用机制:泻药通过刺激肠道蠕动或改变粪便水分含量帮助排便。这种长期外界干预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的逐渐依赖,出现“泻药性便秘”,即停用泻药后肠道难以自行完成正常排便。
2.肠道菌群失调:部分泻药可能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多样性。失衡的菌群环境可能削弱肠道屏障功能,促使慢性炎症发生,而慢性炎症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3.黏膜损伤与慢性刺激:某些类型的刺激性泻药可能引起肠道黏膜损伤。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反复的细胞修复和增殖过程有可能增加异常细胞发生成长的几率。
4.隐匿病因延误诊断:长期依赖泻药可能掩盖潜在的疾病,如大肠息肉、炎症性肠病或早期肠癌等。这些疾病如果未能早期发现和治疗,可能发展成更严重的问题。
为了维护肠道健康,应谨慎使用泻药,只在医生建议下进行,并明确便秘的根本原因,例如饮食纤维不足、缺乏运动或某些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