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生理节律: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受到昼夜节律的影响。晚上,身体进入修复和排毒状态,这一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内生湿气。这是因为肝脏、肾脏等器官在夜间更加活跃,加快了体内物质的代谢与转化,从而增加了湿气的生成。
2.环境温度:晚上的气温通常低于白天,人体表皮温度下降,毛孔收缩。这种变化导致体内的水分散发较慢,使得湿气更容易积聚。空气湿度在夜间也通常较高,环境中的湿气会进一步增加体感湿重。
3.睡眠姿势和呼吸:人在睡觉时,卧躺的姿势减少了由于重力作用引起的体液向下流动,可能导致液体在体内某些部位堆积,增强湿气的感觉。同时,夜间长时间的呼吸会通过肺部的气体交换增加体内湿气。
4.饮食习惯:晚餐过于油腻或进食时间过晚,也会导致消化系统负担加重,影响代谢率并增加湿气生成。特别是在摄入较多糖类和脂肪后,体内水分代谢不畅,形成湿气。
5.生活习惯:现代生活中,许多人在晚上常常久坐不动、缺乏运动,这会减缓血液循环,影响水液代谢效率,加剧体内湿气的累积。
夜间体内湿气增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避免湿气过多,需要注意晚上适量饮食、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以及养成规律的作息和适当的运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