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样本采集
使用清洁中段尿作为标本,避免外界污染。
建议尽量在早晨首次排尿时采集,因为此时尿液浓缩,便于检测异常成分。
2.样品处理
取10-15毫升尿液放入离心管,以1500至2000转/分钟离心约5分钟。
倾出上清液,仅留0.5毫升沉淀,用吸管轻轻混匀再制作涂片。
3.显微镜观察方法
将少量尿液沉淀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避免气泡产生。
在低倍镜下扫描大面积寻找主要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或细菌。
切换到高倍镜进行细节观察,如判断细胞形态、晶体类型或管型特征。
4.可能发现的异常成分
红细胞:每高倍视野正常范围为0-2个,增多提示出血或损伤。
白细胞:每高倍视野正常范围为0-5个,增多提示感染或炎症。
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增多可能提示污染;移行上皮细胞增多可能与膀胱病变相关。
管型:例如透明管型、颗粒管型可能提示肾小管病变。
晶体:如草酸钙晶体、尿酸盐晶体等,部分可能与代谢紊乱相关。
微生物:如细菌或酵母菌提示尿路感染,但须结合培养结果确认。
5.染色辅助检查(必要时)
可用瑞氏染色或革兰染色明确细胞类型或细菌分类,提高诊断准确性。
显微镜观察尿液需要操作规范及熟练技术,同时应结合患者症状、检验结果综合判断。避免标本污染、延迟检查等情况以免影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