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术后进行碘131

2025-05-12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陈晨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普外科

病情分析:碘-131治疗是甲状腺癌术后常用的一种疗法,主要用于消除手术未能完全切除的甲状腺组织或转移的癌细胞。此疗法通过放射性碘的摄入,选择性地破坏甲状腺细胞,从而降低复发风险。

1.治疗目的:碘-131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它可以被甲状腺细胞高度吸收,从而有效破坏残余的甲状腺组织和恶性细胞。这种选择性破坏作用是因为甲状腺细胞具有吸收碘的生理特性。

2.剂量和频率:碘-131的剂量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癌症分期、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残余甲状腺组织的量。通常在术后4至6周进行第一次治疗,根据需要可能会多次进行。

3.疗效监测:治疗后,通过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及影像学评估,来监测碘-131的疗效及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4.不良反应:可能出现短暂的副作用,如唾液腺肿胀、口干、疲劳等,长期观察则需注意骨髓抑制及其他潜在的辐射损伤。

5.准备工作:在接受碘-131治疗之前,通常需要遵循低碘饮食约两周,以提高治疗效果。还需停用某些甲状腺激素药物以增加对放射性碘的吸收。

碘-131治疗对于甲状腺癌术后的患者来说,是一项重要且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充分了解其利弊,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