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评估和监测:术后应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确认是否存在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并检查腹胀程度。
2.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进行腹部X光片、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以排除机械性肠梗阻或其他器质性病变。
3.调整药物治疗:使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如甲氧氯普胺等,以刺激肠道蠕动。根据情况选用止痛剂,但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肠道运动的药物。
4.鼻胃管减压:通过鼻胃管减压可有效减少胃肠道内容物积聚,从而缓解腹胀和不适。
5.饮食管理:在肠功能恢复之前,应给予静脉营养支持,避免口服进食增加肠道负担。
6.外科干预:若经过一段时间内科处理没有改善,则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外科干预以解决潜在的机械性梗阻或其他问题。
术后持续未通气需引起重视,早期识别并采取相应措施能够改善预后。及时沟通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