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ACE抑制剂(如贝那普利、赖诺普利等):这类药物通过阻止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来降低血压。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干咳(约5-20%的患者会出现)、头晕和高钾血症,但整体耐受性良好。
2.ARB类药物(如氯沙坦、缬沙坦等):与ACE抑制剂机制相似,但不影响缓激肽代谢,所以更少引起咳嗽。其副作用一般较轻微,主要有头晕、疲劳、高钾血症等。
3.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通过阻碍钙离子进入心脏和血管平滑肌细胞来扩张血管。可能导致外周水肿、头痛、面部潮红等副作用。
4.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呋塞米等):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盐分和水分,从而降低血压。可能引起电解质失衡、脱水和尿频。
选择具体药物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潜在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定期监测血压和检查相关指标,以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