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脱水:体内水分不足是尿量减少的常见原因之一,包括饮水不足、出汗过多、呕吐或腹泻等情况都会导致尿量减少。人体每天需要摄入足够的水分以维持正常的代谢和排尿功能。
2.肾功能异常:慢性肾病或急性肾损伤均可导致尿量减少。肾脏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若肾功能受损,则会影响尿液的生成与排出。
3.泌尿系统梗阻:尿路结石、肿瘤或前列腺肥大(主要针对男性)等引发的尿路梗阻可造成尿流不畅甚至无尿状况。女性在特定情况下如怀孕期,子宫增大也可能压迫尿道进而影响排尿。
4.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利尿剂和降压药等有可能影响肾功能或改变体液平衡,从而导致尿量变化。
5.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问题可能导致身体保留过多的液体,因而出现尿量减少。
6.内分泌紊乱:如糖尿病引起的高血糖状态可以导致脱水,而甲状腺功能亢进则会通过加速新陈代谢影响体液平衡。
尿量减少是一个重要的健康信号,需根据具体原因进行相应处理。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注意自身症状变化,并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建议。